澳洲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之我見——下一個亞太區超輕量徒步登山的重要據點?
文、攝影﹕Donald
在悉尼及墨爾本的短遊,除了到藍山國家公園徒步外,也在悉尼及墨爾本走了一趟當地的戶外用品店,以觀察一下南半球這個攀岩、car camping盛行的國家,在當前超輕量徒步的影響下,發展出一種怎樣的戶外文化。誠言,這文章只是很粗略的資料整理及個人觀察,但對於有興趣到澳洲或將會到澳洲登山的朋友,不妨參考了解。
豐富且多樣的長距離徒步路線
在決定到澳洲休假之後,筆者便在網上找了很多澳洲長距離徒步的資訊。澳洲的長距離徒步活動主要集中在阿爾卑斯山脈、南澳、塔斯曼尼亞、西澳和北領地等地區。而穿越維多利亞高地、新南威爾士州及首都領地的澳洲阿爾卑斯山脈步道(Australian Alps Walking Track,655公里)因途經澳洲最高山「科修斯科山」(Mount Kosciuszko,高2228米)等幾個壯觀高山及多元步道,被認為是澳洲最佳長距離徒步區域之一。
澳洲阿爾卑斯山脈步道(Australian Alps Walking Track,655公里)因途經澳洲最高山「科修斯科山」(Mount Kosciuszko,高2228米)等幾個壯觀高山及多元步道,被認為是澳洲最佳長距離徒步區域之一。圖片來源﹕https://theaustralianalpsnationalparks.org/experience/aawt/
比澳洲阿爾卑斯山脈步道更長的則有從珀斯東南的卡拉蒙達貫穿到阿伯尼的比布門山道(Bibbulmun Track,1000公里),及從阿德萊德南部的菲爾半島連接到費蓮達山脈的希臣徑(Heysen Trail,1,200公里)。
Bibbulmun Track Foundation(https://www.bibbulmuntrack.org.au)提供了Section by Section guide,可以透過GOOGLE MAP查看9個步道段落的距離。
The Friends of the Heysen Trail ( https://heysentrail.asn.au/heysen-trail/interactive-map/)提供了Heysen Trail的interactive map,可以透過GOOGLE MAP查看步道的營地位置等資訊。
然而因為時間不足及另有其他行程,我最後選擇了從悉尼出發、交通最便利的藍山國家公園多日徒步路線。藍山是眾所周知的旅遊區,即使不自駕,由悉尼前往藍山鐵路與觀光樞紐城鎮Katoomba或Blackheath也非常方便,然後由車站徒步、搭的士以至call uber至步道口,都非常容易。
澳洲的長距離徒步路線普遍都有很好的規劃,許多經典路線都設有良好的步道標記、露營區、水源點和安全設施,方便徒步者分段行走和補給。即如藍山區我所走的Six Foot Track便有完善指示,露營地點設置亦合適,健行者亦可以組合當地不同的經典段落,中間走訪幾個小鎮補給再徒步,非常便利。這種完善規劃不僅提升了徒步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體驗,也促進了超輕量徒步的發展。徒步者能根據這些步道的設施和路況選擇輕便裝備和合理行程,減少背負負擔。部分路線也有提供步道規劃工具、地圖和行程建議,有利於超輕量健行愛好者的計劃和準備。
Six Foot Track登山口。
藍山國家公園擁有開闊的景觀。
不得不說的是,藍山國家公園的Blue Mountains Heritage Centre可以免費租借Personal Locator Beacon(PLB,個人定位應急信標),可以專為戶外遠足、登山或探險等活動而設計的緊急求救裝置。當啟動時,PLB會通過衛星發送帶有你位置的緊急信號至救援部門,協助救援人員迅速找到求救者的位置。大家只需填寫行程單便可以到中心租借,歸還時一般在同一地點完成。
藍山國家公園的Blue Mountains Heritage Centre可以免費租借Personal Locator Beacon。大家可以到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網站查看詳情。
總括而言,澳洲豐富且系統化的長距離徒步路線確實能夠推動超輕量徒步登山的興起,其良好的基礎和便利條件,讓更多人能夠安全而輕鬆地享受長距離徒步的樂趣。
地理與文化主要核心
除了豐富的長距離徒步路線可以更容易促進超輕量徒步外,我亦不難發現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及Katoomba,以及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均是澳洲超輕量徒步文化的主要節點。我這樣形容是建基於我在網絡爬梳及實地觀察而得出,而且這個說法比較貼近零售與社群聚集點,而非唯一或絕對中心。
先說悉尼,位於的Alexandria區的「Ultralight Gear」成立於2021年,目前引入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美國超輕量戶外品牌,例如是Hyperlite Mountain Gear及Enlightened Equipment等。雖然在網絡上指出它是悉尼地區戶外超輕量文化的聚集地,但我到訪觀察後仍然覺得「輕量不足,傳統有餘」,與它的店名有所出入,大家如果到訪應該會略感失望,但也可以正正理解為澳洲正值處於傳統徒步登山與超輕量徒步登山的過渡期或發展期中,其實完全符合實情。
如果說悉尼的「Ultralight Gear」是悉尼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的中心,我寧可說位處藍山國家公園門戶Katoomba的「Summit Gear」是新南威爾士州的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中心。「Summit Gear 」自1981年起在澳洲設計與製造戶外裝備,旗下自主品牌WHIPPA經過兩年研發及測試後,在2024年推出了超輕量徒步登山背包。該背包結合強度與輕量,並以藍山和其他極端環境作為測試實驗場。筆者搜尋了一些網上資料,「Summit Gear 」應該是澳洲唯一以本土環境需求為研發主軸的超輕量徒步登山品牌發源處,並且兼具實體門市以及地利之便,帶動許多戶外及UL社群活動。對我來說,位處Katoomba的「Summit Gear」最能方便超輕量徒步登山愛好者在健行間補給裝備及食物,如果大家要到藍山作多日徒步,不妨將其視為起點或中點站。
Summit Gear位處藍山國家公園門戶Katoomba。
Summit Gear在2024年推出了超輕量徒步登山背包WHIPPA。
對比起新南威爾士州的「Ultralight Gear」及「Summit Gear」,位處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市中心的「Backpacking Light 」便顯得人流如鯽。「Backpacking Light 」的超輕量選物極有系統,而且相當齊備,不但背包及睡眠系統有超輕量的選擇,鞋履、cookware、衣物及登山裝備等也更多樣化,亦有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日本品牌超輕量產品出售。而更重要的是,在我觀察期間,我留意到店員均具有相當的超輕量產品認知及理解,在客人查詢時可仔細回答,故該店相信是當地資訊交流與UL推廣的核心場所。
WHIPPA品牌的文化意義
值得留意的是「Summit Gear」於2024年推出的WHIPPA品牌代表了澳洲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的本土化創新。它採用了大家都熟悉的Ultra 200 X UHMWPE及UltraGrid材料,並且應用了全縫線密封設計(Seam Taping)。該品牌的核心理念「LIGHTER. STRONGER. BETTER.」體現了對傳統澳洲戶外裝備文化的革新。
澳洲傳統的健行文化深受軍事風格影響,偏好帆布背包、重型登山靴,甚至swag帳篷等裝備。這種保守的裝備文化由很多戶外選物店的陳列可見,相信仍然影響著澳洲戶外運動領域。而WHIPPA背包的出現,可以看見當地正受美國長距離健行文化影響,並且開始接受超輕量健行的理念。這一轉變反映了澳洲戶外文化從保守實用主義向追求效率和技術創新的演進。
是下一個亞太區超輕量徒步登山的重要據點嗎?
事實上,我在藍山的營地也遇到來自澳洲南部的car camper攀談,他表示因為留意到我們使用HMG產品所以過來傾談,雖然他目前沒有使用超輕量徒步登山的裝備,但很有興趣嘗試,也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徒步登山文化。
或許現階段國際品牌仍主導澳洲的超輕量徒步登山市場,但本土品牌如WHIPPA等將會提升其市場份額。而戶外選物店「Summit Gear」、「Backpacking Light 」及「Ultralight Gear」等的超輕量徒步登山選物亦會漸漸擴大與消費者的連繫機會。展望未來,澳洲的超輕量徒步登山社群應該會在接下來的幾年有長足發展。澳洲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的發展不僅反映了全球戶外活動的趨勢,更體現了澳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價值觀念等的融合。尤其是澳洲人很喜歡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十分契合超輕量這套戶外理念與生活方式,澳洲或會成為亞太區超輕量徒步登山文化的重要據點也說不定。